【全球新要闻】增进中外民心相通,中德学者认为这点很重要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 (莫红娥 张东方)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如何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交流,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对此,中德两国学者表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至关重要。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不对称,通过翻译作品、推动旅游往来、增加交换生项目等形式,可以增进民心相通,德国汉学家、特里尔大学汉学名誉教授卜松山(Karl-Heinz Pohl)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说。
卜松山举例称,中国人对西方哲学著作如数家珍,中国学生从高中就开始读这些著作,但德国学生却对中国哲学知之甚少。对此,他认为,应该把更多的中国哲学著作翻译成德语,将中华文化介绍给德国民众。
(资料图片)
卜松山指出,东西方应进一步推动旅游往来。“来中国旅游过,或者从中国回来的人对中国更有好感,这就是增进民心相通的一种‘术’。”
他表示,到中国旅游过的人对中国的看法,与那些从未去过中国、只通过媒体了解中国的人完全不一样。因此,促进旅游往来,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对中国产生兴趣非常重要。
此外,他还认为,推动中德之间的交换生项目,发挥媒体及汉学家的作用,对促进中华文化在德国乃至世界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源也强调了东西方强化交流的意义。
王心源认为,让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应首先从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切入。他就中德文化交流举例称,中德两国都有长城,可以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开展修复、保护经验的交流,相互参观等。
他进一步指出,哲学也是中德文化交流中一个很好的话题。“中国人对于德国人的哲学了解颇多。”马克思、黑格尔、康德等人的哲学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相同之处,马克思主义如何被中国人所接受并用于社会治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什么营养,这些话题都可以成为两国交流的桥梁。
王心源解释称,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生产生活活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他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将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例如,玉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了许多内涵,玉文化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一个标志。
“我们过去将玉器放在博物馆展览,然后做点文字的说明,这样难以推动玉文化的传播。但在今天,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元宇宙等都能够帮助我们,把玉的产地、制作工艺、象征意义等展示出来。”王心源说,这些技术能让文物说话,因此,更便于外国人理解,进一步促进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完)
相关新闻
- 【全球新要闻】增进中外民心相通,中德学者认为这点很重要
- 热议:(聚焦海峡论坛)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执行长谢明辉: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大势所趋
- 广东省江门市2023-06-17 02:05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淳化元宝铜币真品图片及价格_淳化元宝铜质值多少钱
- 宁夏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造成31人死亡 天天微资讯
- 粽香端午话传承 邻里和谐一家亲|世界头条
- 【全球独家】三国杀十周年孙悟空获取方法
- 春运订火车票(2013春运火车票新思路购票攻略)_每日热门
- 红星发展(600367)6月21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916.94万元|全球微速讯
- 工信部:今年前五个月电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天天热推荐
- 当前消息!夜盘主力合约收盘截至2:20收盘,CBOT豆油跌6.71%,CBOT小麦涨5.61%,CBOT大豆涨2.53%,CBOT玉米涨5.36%,CBOT豆粕涨7.45%
- 证监会更新证券公司白名单 31家入榜-天天观热点
- 世界头条:生活中的比有哪些例子 生活中的比有哪些
- 元极舞全套教学下载_元极舞全套|每日信息
- 陈凯歌前妻洪晃_陈凯歌前妻
- 8p的屏幕像素_iphone8屏幕像素尺寸
- 世界热头条丨台湾艺人NONO回应性骚扰 又来一个!!
- 人参再造丸的副作用大不大_人参再造丸的副作用
- 天融信:公司自2020年开始部署和使用类大模型 目前已训练出用于安全服务的基础模型
- 广州发展:预计十四五末气电规模将达300万千瓦|每日热讯